滴水观音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驻村选调生丨白马寺稍览白马嘶风逾千年,信 [复制链接]

1#

写在前面

“年12月31日,根据组织统一安排,我来到白马村驻村锻炼。期间,多次听闻身边同事谈及村中有一白马寺,以历史悠久且祈福灵验而远近闻名,寺内禅音萦绕,香客络绎不绝。然如今,疫情令寺院添了几许清冷和寂寥。但想到作为千年老寺,它在悠悠岁月中给人们带来的精神慰藉和历尽沧桑后积淀下来的文化传统是不会因此而中断的,因此,我萌发了一种冲动,就是将这一处极具历史感的寺庙介绍出来,让更多的人认识并领略一番白马古寺的文化魅力。于是,我多次到寺内调研并向住持了解佛像等情况,同时,还拜访了熟知这一寺庙历史的白马村老书记林建明(现任草池街道社区治理办主任),最终得以完成此篇文章。”

——白马村驻村选调生杨美祥

走近白马寺

白马寺位于白马滩,原名观音院,东接草池街道,西临玉成街道,背靠庙儿山,旁边绛溪河环绕而过。白马寺的名字主要来源于当地的一些传说。有说观音曾骑白马路过绛溪河去普度众生,当地人们为了感谢菩萨的恩德,修建观音院。也有说河中石头上常现马蹄印,村民见到白马跑到田间去偷吃庄稼,大家无力应付,于是修建白马寺,供奉观音菩萨,将白马镇住。不论是哪种传说故事,都为白马寺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

至于寺院的历史年代,据介绍,唐朝时期就已经有白马寺了。那时,寺庙位于西门坳(距现在白马寺1.5公里左右)的庙儿山上,顾名思义,就是那座山上有很多座庙宇。至宋朝末年,庙儿山上的庙宇群逐渐被损毁,只剩了白马寺的一部分。宣统末年,寺中僧人为方便担水煮饭,于是将寺庙迁到了山脚临河处。当然,如今我们看到的白马寺是经过多次整修后的了,原来的白马寺在修简三路时遭到损毁,文革时期,因为破“四旧”,寺内佛像也大都受到毁坏,只留下了那尊如伞盖遮护下的千手观音石刻。年前后,当地信众自发募捐,重新修建了白马寺,供奉崇拜的神祇诸灵。

白马寺示意图(笔者自绘)

根据现在寺里佛像摆放供奉的位置,我们可以把白马寺的主体结构大概分为四个部分,即东面大雄宝殿、中间三大士和弥勒佛像、南面靠山的滴水观音和西面求子求财的佛像区。

当我们来到白马寺门口,就有一副应景的对联跃入眼中——“寺临绛水侍山建,道悟*庭断俗根”,横批“观音院”。这是年寺院重建时,老书记林建明题写的。前一句勾勒出了寺院依山傍水(庙儿山、绛溪河)而建之景,后一句则描绘了当时该寺既供菩萨又拜道仙的盛况。实际上,不只佛道两教信仰杂糅于此,许多民间崇拜的英雄偶像也供奉其中,现在寺内除了诸佛菩萨塑像外,还有玉皇大帝、月下老人等道教神仙及刘备、关羽、张飞等雕像,充分体现了多教合一、多神崇拜的特点。

院门上青翠的蔓藤蒙络摇缀,参差披拂,又因寺庙建设随山势起伏,进入寺庙时需拾级而上,所以站到寺门口往上望去,大有一种“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之感。

待拾级而上,映入眼帘的是一尊手持串珠、袒胸露腹、笑容可掬的弥勒佛像。较之寺内其他神像,这尊弥勒佛的塑像比较高大,这与弥勒佛作为佛国世界未来的领袖,在佛教中拥有非常高的地位和威望相契合。白马寺将弥勒佛像供奉在入口,就是让来此参拜的信众一入寺就能看见这尊慈颜善目、笑容极具感染力的佛像,不经意间便带来了愉快的心情。据说,来此参拜的人大都会摸一摸弥勒佛的大肚,以求消灾除病、保佑平安。

紧挨着弥勒佛像供奉的是观音、文殊、普贤三大士之像,中间为千手观音像,寓意遍护众生、遍观世间。据说,这尊千手观音像是寺中最古老的塑像,饱经磨难依然慈祥而立。千手观音像两侧分别是骑狮的文殊菩萨像和骑象的普贤菩萨像,在各神像摆放的间缝处,还安放了一些雕塑年代比较久远的菩萨像。一般祈求平安、学业有成或事业顺利的人就会来次诚心参拜。

往东边而来,就见院中立着手持金刚杵,一身武将打扮的韦驮菩萨像。在很多供奉观音菩萨的庙宇中,韦驮菩萨像都会作为护法神侍立在侧,这主要与民间传说中观音化缘造桥的故事密不可分,白马寺自然也就在观音像的附近塑立了韦驮像。

经过韦驮像,再往前走就是大雄宝殿,这是白马寺的主殿。殿中供奉着三尊佛像,即居于中间主位的释迦牟尼,两边则分别是西方极乐世界的阿弥陀佛和东方净琉璃世界的药师佛。这三尊佛像也叫“横三世佛”,代表中、东、西三方不同世界的佛。在横三世佛像旁塑有两位比丘像,分别是迦叶尊者和阿难尊者。

据介绍,殿中这尊释迦牟尼的佛像,是由信众募资,于年从缅甸迎进来的。佛像结跏趺坐,左手横置在左足上,右手则屈指向上,作“说法印”,表示以法摧破烦恼,使身心清净,象征佛说法之意。

在横三世佛像背后的右侧墙壁上,刻画了西方三圣,中间的是西方极乐世界教主阿弥陀佛,两侧分别为左右协侍观世音菩萨和大势至菩萨,寓意接引芸芸众生去往佛教中的西方极乐世界。

在横三世佛像背后的左侧墙壁上,刻画的则是东方净琉璃世界的三圣佛,即消灾延寿的药师佛,以及左协侍日光菩萨和右协侍月光菩萨。

大殿两侧墙壁上雕画着十八罗汉尊者像。据说,佛涅盘以前,嘱咐了罗汉尊者,让他们不要涅盘,常住世间为众生培植福德。

殿内除了塑像、壁画外,还有木雕蛟龙柱、宝盖以及幢幡、蒲团等物,使得大雄宝殿显得更加庄严肃穆。

紧挨着大雄宝殿的是生活区,里面设有僧房、厨房等。

介绍完东侧后,我们再次回到弥勒佛和三大士塑像处。从其右侧望去,供奉的乃是地藏菩萨像和财神像。只见地藏菩萨左手持宝珠、右手执锡杖。据佛经记载,地藏菩萨出生在释迦牟尼佛入灭后至弥勒佛出世的无佛时代,发愿要度尽六道一切众生特别是地狱众生后才成就佛果。神像旁所刻的两行字便是对这一形象的完美阐述,即“度尽众生方正菩萨,地狱不空誓不成佛”。

紧挨着地藏菩萨摆放的则是财神像,之所以把这两尊神摆在一起,是因为大家相信地藏菩萨的如意宝珠可以赐予世间财富,而且所求诸愿皆会满足,所以拜地藏菩萨也是可以获得财富的,而且一辈子不用为衣食发愁。

从地藏菩萨像经过,再往右侧走,则是脚踩莲花的送子观音像。尊像右手持净瓶,左手捧婴儿,面前一匹白马驮着一个手持元宝的童子。因本寺以白马为名,加之观音骑白马路过绛溪河去普度众生的传说,故寺院在重新雕塑送子观音像时,将神兽麒麟改为白马,并在两侧刻字“心诚则灵观世音,求子求财白马寺”,引得附近许多祈求早生贵子的人前来参拜,而且信徒们认为,妇女们只要摸摸这尊塑像或是心中默念观音,即可得子。

在送子观音像的西侧,供奉着诸多道教神祇及民间英雄,如玉皇大帝、月下老人以及刘备、关羽、张飞等。从摆放供奉的位置及神像含义来看,该寺融合了多种信仰,具有很强的包容性,但仍主次突出,以佛为尊。不过,对于普通参拜者来说,却没有太多主次及教派区别的意识,更多只在乎是否实用和利己而已。

在参拜完以上佛像神祇后,当我们想折回到弥勒佛像前的台阶处时,忽然在半路上还会发现一个“别有洞天之所”。这里有一条如同巨石辟凿裂开的缝隙,宽度不及3米,站在夹壁裂缝之间,抬头望去,矗立在眼前的是如刀削一般笔直的岩壁,岩壁中间处非常醒目地雕刻着一尊滴水观音像,高达7米,于年雕刻。细细端详,只见这尊菩萨头戴天冠、颈带璎珞,稳坐于双层莲台宝座之上,双目俯视,神态安详,拇指与中指轻捻,作“说法印”手势,即为众生传法之意。

以上就是白马寺的基本结构及主要供奉的佛像情况。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白马寺作为本地主要的宗教信仰场所,不仅给予周边民众精神慰藉,而且它所蕴含的公共价值观和文化信仰也加强了本地居民的内部交流,强化了对地方村落共同体的认同。现如今,人们来寺中参拜,更多的是当做一种风俗盛传而非单纯的迷信活动。在沧海桑田的历史变迁中,白马寺蕴藏了丰富的民俗信仰、传说故事和宗教仪式,积淀了宝贵的艺术理念和佛教建筑文化等等,前述介绍内容也只是管中窥豹冰山一角而已。草池境内,除了白马寺,还有广济桥、犀牛望月、平泉县古遗址等许多历史悠久的名迹以及任遵圣、刘存厚、岳钟琪、王归璞等一批耳熟能详的名人,这些遗迹瑰宝和奇闻趣事都值得我们深入挖掘,进而丰富草池文化内涵,彰显草池文化魅力。

(点击文中图片查看大图,效果更佳哟~)

供稿人:白马村驻村选调生杨美祥

编辑:*群办

扫描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